首页 办公文档 研究报告 管理文献 应用文书 学术论文 金融行业 地理文化 传记文集 生活休闲 技术资料 法律法规 其他文档
  • 思想汇报
  • 工作计划
  • 学习计划
  • 职业规划
  • 面试技巧
  • 其他文案
  • 2023年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4-29 19:00:11 来源:024文库网 本文已影响 024文库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上册 二年级 合集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合集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5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合集【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合集【完整版】

    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 小格 大格 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 认识刻度尺

    2.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3. 认识几厘米

    4. 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

    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掌握线段使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工具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板书课题: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

    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

    3、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4、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7)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的两个特点:

    1、线段都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交流自己对线段的看法。

    三、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你会画线段吗?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吗?

    2.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

    3.你能画一条比刚才更长或者更短的吗?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特征:

    (1)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板书

    认识线段

    特征:

    线段是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竖式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2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参观参博物馆啊?

    生:想。

    师:就让我们和这些同学一起出发吧!

    二、新知探究

    (一)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的板书例1的问题。

    (二)学习例1

    (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里的小棒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就是37根。

    3、学习竖式

    师生一起拿出计数器,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竖式的写法,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同桌的小朋友开始议一议。

    生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各位开始计算。个位上是5+2=7,7应该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讨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学习例2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因为博物馆比较远,我们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该哪两个班做一辆车呢?

    如果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同学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同学合乘一辆车可以吗?

    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

    2、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一下。

    学生自由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

    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

    生2:摆小棒法。

    3、合作解决竖式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口算和摆小棒算出了35+32的结果。真棒!现在,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一下。

    小结: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巩固新知

    (一)基础练习

    课本第12~13页“做一做”

    (二)综合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要对齐。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要对齐。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 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

    3、 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

    二、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 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样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6-23,

    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合理即可)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四、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

    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5、完成练习三第1、2题。

    五、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 62

    +34 +23

    ------ --------

    62 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85-40-26=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第一步:85-40=45可以口算,不用写算式。

    第二步:
    45-26 (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尽量要口算,口算有困难的可以用笔算) (6)学生讨论:除了用85-40-26这种方法进行计算,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8)师板书:40+26=66(个)85-66=19(个) 课件出示。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90-58-24=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56+34-20=

    78-24+39=

    练一练: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 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 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 下,小明跳 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 办公文档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应用文书
    • 学术论文
    • 金融行业
    • 地理文化

    推荐访问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四年级上册优秀作文 推荐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上册优秀作文(13篇) 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上册优秀作文(13篇) 二年级作文我美丽的家乡10篇精选怎么写 二年级作文我美丽的家乡10篇精选 二年级作文我美丽家乡10篇 我能行作文600字 中考作文我能行600字5篇 中考作文我能行600字合集 2022十月朋友圈说说 2022十月你好的句子发朋友圈100句精选 十月你好句子发朋友圈100句 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为主题的演讲稿 “清澈爱只为中国”爱国主题演讲稿合集 三年级作文范文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范文(精选26篇)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范本(26篇) 以乡愁为话题的中考作文5篇作文 以乡愁为话题的中考作文5篇 以乡愁为话题中考作文合集 地理老师教学工作的总结范文5篇字数 地理老师教学工作的总结范文5篇 地理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司机岗位的工作个人总结报告5篇是什么 司机岗位的工作个人总结报告5篇 司机岗位工作个人总结报告合集 销售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 销售阶段性工作情况的个人心得模板范文 销售阶段性工作情况个人心得模板范本 记一次愉快的寒假小作文5篇作文 记一次愉快的寒假小作文5篇 记一次愉快寒假小作文合集 我热爱这样的初中生活600字作文记叙文 我是如此地热爱中考语文作文(8篇) 我是如此地热爱中考语文作文(8篇) 地热 大学迎新活动创意策划 大学迎新创意策划(2022)5篇 大学迎新创意策划合集 销售本职工作内容的个人总结范文5篇字数 销售本职工作内容的个人总结范文5篇 销售本职工作内容个人总结范本合集 2022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五篇图片 2022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本五篇 社区放电影活动总结的缺点 社区放电影活动总结 放电影 2022大学军训心得体会 2022大一学生军训心得感悟范文最新7篇(实用) 大一学生军训心得感悟范本最新7篇(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