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办公文档 研究报告 管理文献 应用文书 学术论文 金融行业 地理文化 传记文集 生活休闲 技术资料 法律法规 其他文档
  • 生活常识
  • 励志创业
  • 资格考试
  • 党风建设
  • 休闲娱乐
  • 免费资料
  • 盐边县烟叶生产总结 盐边县

    时间:2019-11-01 11:43:59 来源:024文库网 本文已影响 024文库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盐边县烟叶生产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

    篇一:四川省攀枝花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四川省攀枝花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登)

    更新日期:2014年9月2日

    烟草在线据《攀枝花日报》报道

    一、全市烟草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基于攀西光热条件和特殊的土壤优势,四川省攀枝花市发展烤烟的自然条件优越。攀枝花市现代烟草农业主要布局在海拔1500-2200米的中高山区,涉及米易县、盐边县和仁和区的32个乡(镇)、203个村,现有烟叶种植户1.5万余户。

    近十年来,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建设百万担国家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的决定》,把烟草农业作为攀枝花市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为指导,遵循“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品牌发扬特色”的原则,充分发挥烟草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订单生产,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定额收购,突出山地清香型风格特色,精心培育市场品牌,着力于将攀枝花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成立了市、县(区)烤烟工作机构,建立了分片联系制度和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大力推行烤烟种植保险和烟技员驻村上门服务、发放低毒低残药剂等措施,并将烟叶生产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与考核;以工商共建基地单元为载体,围绕卷烟工业企业和品牌对烟叶原料的需求,统筹推进优化生产布局、提升品种质量、提高生产技术和培育职业烟农;大力开展技术研发,《攀枝花烤烟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烤烟替代燃料及配套供热系统研制》等39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省、市多个奖项,申请国家技术专利9项。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攀枝花市现代烟草农业开始走向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烟农收益稳步提升,生产政策逐年优惠,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烟草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争取烟草公司多个烟基项目和资金,对农村地区特别是二半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道路、田型调整、沟堰、提灌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优化了农业生产基础,改善了山区农民生活条件,烤烟生产工作呈现出政府关心、领导上心、干部尽心、烟农舒心的良好发展局面。

    2013年,全市共种植烤烟13.3万亩,收购优质烟叶36.5万担,烟农收入4.15亿元,户均收入3.32万元,人均收入7725元,占当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总和8.1%。目前,攀枝花市烟叶生产规模位居全省第二,烟叶品质2013年度评析名列全省第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国家开始实施烟草农业种植面积和收购数量的双重控制,在新的政策条件下,全市烟叶生产政策、产业发展导向和对烟农的生产指导服务等调整压力增大。

    (二)目前,部分烟区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尤其是水资源分布不均、交通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弱等,这些弊端一定程度上仍制约着攀枝花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种植区及其周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三)烟农职业化工作推进相对缓慢,专业大户占比较低,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充分,烟农管理、烟技推广等生产环节成本偏高,烟技推广和产业相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程度较低。

    (四)部分县(区)的边远山区,毁林种烟、砍树烤烟个别性事件仍偶有发生,烟叶种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仍需继续强化。

    三、工作建议

    烟叶种植是攀枝花市近年来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良好成果,范文写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然是攀枝花市山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群众快速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选择。为更好地促进全市烟草农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委提出以下建议:

    (一)紧扣“双控”政策,科学研判,坚持“适度、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和“保量提质”的工作思路,完善政策调控、扶持服务、管理协调和科技推广等机制,完善烟叶生产保险制度和灾害、病虫害防御体系,及时调整引导烟农发展生产,努力促进全市现代烟草农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烟草行业投入为引导,整合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县域涉农工程项目,以产村相融促进新农村建设,大力优化边远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

    条件,进一步改善二半山区落后面貌,加快老少边穷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三)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专业合作”的工作方针,加大产业扶持,健全服务体系,思想汇报专题壮大职业烟农队伍,积极研究适合攀枝花市种植的优质品种、种植技术和低害农药,优化烟叶种植结构,不断提高攀枝花市烟草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生产水平。

    (四)秉承绿色生态新烟草的发展理念,坚持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坚持“以烟为主、粮烟轮作、种养结合”的耕作制度,以减肥增效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清洁生产为抓手,大力开展烟叶烘烤新技术推广,严格禁止并依法打击开荒种烟和毁林烤烟行为,构建绿色生态、节本高效、低碳环保的烟叶生产体系,打造战略性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篇二:盐边县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盐边县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2001年以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指导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省、市政府《农村十年扶贫开发规划》,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从全县贫困实际出发,紧扣“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这一核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群众为基本对象,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强基础调结构为主线,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出发点,扎实推进“新村扶贫”、“移民扶贫”、“产业化扶贫”、“劳务扶贫”等重点扶贫项目建设,范文TOP100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不断进步,产业不断壮大,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资金投入情况

    二、项目实施情况

    三、主要成效

    通过2001—2010年各类扶贫项目的建设,特别是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化扶贫等扶贫项目,惠及贫困面广,建设成效突出,改善了我县贫困地区、边远少数

    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能力,截止2010年底,全县64个省、市定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50039人下降到 13084人,下降了79.79 %,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230 元增长到2496元,增长102.93 %。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通过实施新村扶贫、村道扶贫、移民扶贫等惠民工程,着力改变贫困地区的交通、电力、水利、人畜饮水及人居环境落后状况,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贫困村群众的温饱和住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二是基本解决了64个省、市定贫困村贫困村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三是改善了64个省、市定贫困村群众的交通条件,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

    四是64个省、市定贫困村已实现了村村通电。

    五是对居住在高寒山区,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的贫困户实施了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结合旅游业开发,重点开展了集中安置与分散插花安置相结合的移民扶贫工作,使搬迁安置的贫困户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移民扶贫目的。

    六是以新村扶贫工程为平台,对 户贫困户的住房进行了“五改三建”(改房、改厨、改灶、改厕、改圈、建沼气、

    建太阳能、建入户道路),彻底改善了这些贫困户的人居环境条件,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七是通过实施村道公路扶贫,对贫困地区的道路进行硬化升级,提高了村道公路的质量、档次,进一步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

    (二)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通过实施劳务扶贫培训,使受培训农民工均掌握了一门实用就业技能,除部分培训学员自办经济实体外,大部分培训学员由培训学校推荐实现了非农就业。劳务扶贫培训有效拓展了贫困群众致富思路、增长了致富见识、增强了的致富技能、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为贫困群众多渠道致富增收奠定了基础。

    (三)科技知识的运用率得到提高

    通过实施产业化扶贫,促进了科学技术在扶贫工作中的推广运用,项目区群众积极学习种养殖业科技知识,并用科技知识指导生产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贫困农民的致富增收奠定坚实的发展后劲。特别是在格萨拉乡实施的种草养畜项目,既带动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力促进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

    四、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扶贫开发工作是党和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在农村的具体体现,直接涉及到广大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也是党委、政府在农村实施惠民行动的具体举措之一。为推动各类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县委、政府班子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了扶贫开发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县委领导,分管财政工作的常务副县长和扶贫开发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扶贫、交通、民宗、农牧、水务农机、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盐边县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各乡镇已相继成立了乡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落实了专职扶贫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

    (二) 加强调研,精心选择项目。为保证项目实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坚持项目选择及规划群众参与原则,着力加强了对拟建项目的基础调研工作,聘请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与乡村干部群众一道实地踏勘、测设,准确资金概算,并会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每个项目精心挑选,充分论证,不断优化项目,以保证项目实施有的放矢,为项目下达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明确职责,强化责任。为明确落实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每年扶贫项目计划下达后,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便通过签订责任书形式,落实了县扶贫相关部门、各项目实施乡(镇)具体职责。

    (四)强化宣传,突出群众参与原则。财政扶贫资金属补助性资金,仅能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部分机械租赁费、材料购置费,要按质按量实施工程项目,需积极探索民办公助项目“一事一议”的运作模式,广泛动员项目区群众参与,通过贫困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和筹集资金来完成,如何利用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群众项目建设主体作用,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充分调动项目区干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县级项目责任部门、项目乡镇多次到项目区组织召开项目实施动员大会,广泛宣传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必要性,改变了部分项目区群众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营造了上级部门要我干为贫困群众主动干的工作氛围,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指导,强化督导。为保障我县每年度扶贫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我县在项目意向性确定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牵头、县财政局、县纪委监察局、县审计局共同举办了“盐边县项目实施培训会”,项目乡(镇)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财政所报账员、扶贫工作联络员共参加培训会,培训会就财政扶贫项目的申报立项、项目的实施管理、资金报账、备案资料的整理及资金管理使用纪律等进行了逐一讲解,通过系统的培训,使项目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程

    篇三:攀枝花市农业发展

    攀枝花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攀枝花市农牧局

    为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植优势支柱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产业纵深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 “十一五”期间农业执行情况,特制定《攀枝花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本规划参考《攀枝花市特色种植业重点基地建设规划(2009~2020年)》和《攀枝花市“打造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流域”新农村和特色农业基地规划》。本规划仅限于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规划,不包括渔业、林业等产业。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运行情况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三农”的方针、政策,以扎实的工作、坚强的斗志积极应对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起伏跌宕的金融危机、变化多端的动物疫情、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迎来了全市农业经济大发展、农村面貌大变化的好势头。

    (一)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52亿元,比“十一五”末的2005年增长83.0%。其中:农业林业产值20.04亿元,比2005年增长72.6%;牧业产值12.99亿元,比2005年增长82.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6亿元,比2005年增长39.4%。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49亿元,比2005年增长84.8%。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293元,比2005年增加2830元,增长81.7%,年均增长12.7%,比“十五”加快5.4个百分点。全部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强力推进

    特色水果基地。2010 年全市水果面积33.2万亩,比2005年增加10.2万亩,增长44.3%;产量15.68万吨,比2005年增加8.68万吨,增长123%。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芒果,2010年种植面积16.4万亩,比2005年增加7.1万亩,增长76.3%;产量4.5万吨,比2005年增加3.73万吨,增长4.84倍,成为我市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早春蔬菜基地。2010年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比2005 年增加1.8万亩,增长11.9%;产量54.86万吨,比2005年增加12.99万吨,增长31%。2010年早春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比2005年增加1.3万亩,增长13.4%;产量33万吨,比2005年增加6.9万吨,增长26.4%。2010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平均亩收入过7000元,高的达3.5万元以上。

    畜牧养殖基地。“十一五”期间,我市畜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生猪稳步发展,牛、羊、家禽等养殖业发展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培育、引进大型生猪养殖龙头企业10个,扶持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5家,2010年养殖规模达到生猪出栏66.91万头、羊出栏37.16万头、牛出栏

    3.93万头、家禽出栏583.87万只。2010年肉类总产量7.04万吨,比2005年增加0.63万吨,增长10.6%。猪肉4.81万吨,比2005年下降0.8%。牛肉0.49万吨,比2005年增长67.7%。羊肉0.74万吨,比2005年增长33.9%。禽肉0.95万吨,比2005年增长48.4%。禽蛋1.22万吨,是2005年的3倍。畜牧业发展质量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猪、牛、羊的出栏率分别由2005年111.24%、23.93%、65.45%提高到116%、34.46%、92.7%。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非猪肉产品的比重由2005年的24.4%提高到31.38%。

    优质烤烟基地。由于烟基建设加大力度,烟叶生产、烘烤等先进科技得以运用,提升了烟叶生产能力,全市2009年已达到生产烟叶43.1万担。2010年烟叶种植面积11.5万亩,比2005 年增加4.15万亩,增长56.5%;收购烤烟32.5万担,比2005年增加13.3万担,增长69%。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

    通过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我市农业产业规模和经营水平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显著提高。2010年全市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5个,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个,分别比2005年增加41个、4个;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12.94亿元,比2005年增加9.04亿元,实现净利润1.38亿元,比2005年增加1.2亿元。田远现代、锐华公司、平达生物、万民养殖、行远牧业、跨越水产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正在成长壮大,带动农民增收实力明显增强。现在全市共有各类农业专合组织320个,比2005年增加227个。目前全市专合组织成员总数21915户,带动农户83951户。2010年全市专合组织销售总收入达到32930万元,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专合组织16家,专合组织成员户均纯收入2.6万元。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加强

    2010年,全市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个,比2005年增加12个;面积达30万亩,比2005年增加10万亩;45个无公害农产品获得认证,比2005年增加25个;有5个绿色食品和1个有机食品获得认证,申报认定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市场检测体系基本建立,动植物重大疫病监测、诊断、防治、管理等体系的建设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全市建立起农产品市场监管队伍3支,执法人员141名;农产品质量检测(验)站(点)11个,攀西无公害农产品监督检验中心通过了省农业厅和省技监局“双认证”,农产品常年检测合格率95%以上;兽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全市畜牧兽医形成了市-县-乡-村的四级格局,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178名、村级动物防疫员441名,动物疫病防治保障机制初步建立,防疫责任体系逐步完善,对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100%。

    (五)农业机械化步伐加快

    农业机械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农机化水平稳步提升。201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6.4万千瓦,比2005 年增加10.3万千瓦,增长22.3%;机耕面积39.5万亩,比2005 年增加20.9万亩,增长1.12倍;机收面积2.4万亩,比2005 年增加0.9万亩,增长57.2%;水稻机插实现了零的突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228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2.7%。农业机械广泛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人民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

    (六)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开展了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创新与集成、成果转化与推广,有效解决了制约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创新“市校”、“市院”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了科研、推广、生产“三位一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农业发展与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5年累计农业技术培训25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2.5万人次,农民田间学校培训5000人次,农业科学适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给我市特色农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大批“田秀才”、“土专家”、“农经理”的农村人才队伍。2010年,为了抵抗严重低温霜冻和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特大旱灾,各级农业部门开展节水灌溉、保花保果和病虫害防控等技术培训,为我市农业的抗灾保增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七)农村面貌有新变化

    从2005年开始,我市启动了新农村建设,2009年省、市政府做出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组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进村社”活动,大力实施“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维护清洁、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使全市乡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新变化。先后成立1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13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4个省级重点推进村,米易县的湾丘--垭口片和盐边县的红格片区被评为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共治理卫生村庄130余个,达标农村庭院1.5万余户,先后建成20个“进村社”活动示范村,13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风貌打造示范点,2010年度30个省级“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示范村建设通过全面验收,并以点带面,辐射和带动了其余200多个村庄环境卫生治理。

    二、“十二五”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经济的增效、农村社会繁荣与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政策环境有利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着力推进解决发展“三农”的瓶颈问题,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央作出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的决定,确定今后十年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建设美丽富饶和谐的安宁河”等战略决策。攀枝花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定,以“提速增效、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和工作重点,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作出纵深推进“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部署。

    “三农”工作得到了全社会关注、支持,从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规模场建设补贴、畜禽引进改良补贴到农牧业政策性保险,从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事业到家电下乡补贴,从公路的“村村通”到广播电视的“户户通”工程,从调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推进整个“三农”工作全面协调快速发展,随着国家财力的进一步增强,投入农业的资金将更多,并将吸引更多民间、社会资本投入二、三产业中来拉动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显著增强。

    2.后备资源较为充足

    攀枝花具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可供开垦的土地以及大量的饲草资源。“十二五”期间水利部门已规划建设以大竹河为代表的中型水库4座,以悬麻箐为代表的小型水库15座,新增蓄水量8千万方,新增灌溉面积25万亩。全市待开发土地面积达47万亩,占幅员面积的4.2%。全市有529万亩草场,22.5%的草场有待开发利用,已利用的草场目前产量低,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现有的人工种草面积规模小,产草量低,发展空间广阔。全市每年有农作物秸秆近100万吨,目前已利用的很少,大量的秸秆有待开发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发为攀枝花特色农业扩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国家致力于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加速推进对农村养老、医疗、计生、文化、教育、就业、社会救助、环境、安全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广覆盖、多层次的均衡发展,农民将享受到政府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与精力,安心于农业的生产与经营。

    4.改善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

    经过连续多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项目,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经过“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公路工程、以及农业沼气池、标准化畜禽圈舍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等一系列农业基地设施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提高了农业发展的保障水平,为“十二五”种养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机制并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势头好,潜力大,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将推进现代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5.优势产业明确

    将亚热带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牧业作为今后攀枝花农业优势产业,得到农户、政府、社会、企业、科技人员高度一致的共识,倾力打造,全力推进,现在几大特色基地建设己初具规模,其农产品产量、产值占全市农产品产量、产值的85%以上,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产品产销两旺,市场占有份额逐年增多,品牌效益日渐显现,消费知名度正在崛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面临挑战

    1.农业基础设施仍然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近半数的耕地无保灌能力,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60%;抗旱抗低温设施、防雹设施、防泥石流及滑坡设施缺乏;部分河道堤防标准低、质量差,难以抵御大洪水的袭击;农业灌溉用水蓄量总量不足,沟渠渗漏严重需修补。

    (2)畜禽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小区建设投入少,圈舍建设、粪污处理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配套,良种繁育、品种改良、疾病防控等服务体系普遍存在设施设备简陋、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

    (3)农业信息设施落后,在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缺少电话、宽带网等信息设施,对外沟通交流困难,存在生产上盲目性与经营上的被动性,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络存在分局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4)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低,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少,特别是在二半山区、高山区农机化水平更低,广大农民还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5)农村道路通达深度不够,覆盖面小,部分乡村道路建设标准低,晴通雨阻现象严重。农业的生产与发展还未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制约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

    (1)农业耕地资源匮乏。目前全市53万农村人口,只有59万亩耕地,人口逐年增加,城市、工业、交通占地越来越多,人多地少、粮经争地的矛盾将愈来愈突出。天然草地资源受到紫茎泽兰的入侵,面积锐减。

    (2)地形地域的约束。攀枝花山高谷深,土地零星分散,气候复杂多样,受地形地域空间发展限制,难以建成十万亩、几十万亩集中成片的单一特色产业,规模经济将难有更大作为。

    (3)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我市主要特色农产品普遍存在生产经营规模小、缺乏品牌效应的问题,农业经营方式总体上还比较粗放,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专业化生产程度不高、市场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档次低,在竞争上处于劣势地位。

    (4)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与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的内在要求差距较大。农民合作化经济组织起步晚、组织化程度低、制度不健全、动作不规范,农户(基地)与企业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5)农民增收途径有待拓展。目前,全市农民收入还是集中在家庭生产经营上,继续扩面增量拓展空间有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资及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农民在第一产业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二是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主要生产营销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农民文化低、技能差,进城就业务工难、待遇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没有跟上。

    (6)科技对农业持续增效的支撑作用亟需增强。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总体水平不高,推广手段陈旧,技术到位率较低,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不足。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有名无实,专业人员少,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经费不足,农技服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7)二、三产业带动能力不足。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较缓慢,特别是我市的阳光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总的还是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为主,层次比较低、规模比较小、设施不完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强。地方工业经济、城镇化建设、服务行业不发达、不繁荣,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少、收入少。

    3.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仍然突出

    (1)农业增效的机制还没有建立,城乡二元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打破,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城市带动和支持农村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2)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影响了农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农村公益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配套,运转不协调。

    (3)农业农村融资难。面向农村服务的金融企业少,网点少,内容少,农村信用评定工作滞后,农民小额信贷门槛较高、利息偏高。

    (4)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狭窄,农民认同度不高,投保与被保二者积极性都不高。

    (5)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任务艰巨,在较短时间内持续增加农业效益难度较大。

    4.农业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

    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多外出打工,老弱妇女务农成为普遍现象,由于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科技难,使农业生产力水平长期难以大幅度提高。许多农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不愿从事农牧业生产,不愿意生活在农村,为农业发展增效带来严峻挑战。随着大量青壮劳动力转移,务农人员素质与现代农业、现代农民的需要水平相差甚远。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妇女化趋势,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问题短时间难以扭转,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重大制约。

    三、“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一个核心、两个转变、三个提升”作为总体发展思路,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由家庭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纵深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普及科技和文化知识、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城乡统筹,突出农民增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农民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加速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切实让农民长期受惠。

    2.坚持效益优先,突出特色优势。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倾力打造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生物能源五大项目,促进其优势明显、产品质量优质、开拓广阔市场、突出经济效益。

    3.坚持产业推进,突出适度规模。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大力开发招商引资工作,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在最佳适宜区域内发展特色产业。通过适度规模调整土地和种、养业布局的前提下,形成相对连片,规模布局,建立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带。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

    4.坚持市场开拓,突出品牌打造。树立品牌就是市场,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意识。加强政府对农业服务与管理职能,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实施“集体注册商标,联合打造品牌,依靠品牌张力,带动产业发展”的策略,强化品牌策划和宣传,加大品牌产品的开发力度,创立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强势品牌”,培育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以优质产品、名优品牌拓展市场,扩大产品市场份额。

    5.坚持科技支撑,突出循环节约。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手段,努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重产量轻质量向产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传统管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的集约经营型转变,由原料生产为主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树立“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发展理念,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农业,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坚持政府引导,突出资源优化。坚持政府引导,做好协调工作,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引导作用,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的积极性,促进资本、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优势产业流动,通过招、拍、挂等手段,使资源配置市场化,资源开发效益最大化。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全部内容,主要描述农业、扶贫、发展、项目、全市、生产、增加、群众,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 办公文档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应用文书
    • 学术论文
    • 金融行业
    • 地理文化

    推荐访问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四年级上册优秀作文 推荐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上册优秀作文(13篇) 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上册优秀作文(13篇) 二年级作文我美丽的家乡10篇精选怎么写 二年级作文我美丽的家乡10篇精选 二年级作文我美丽家乡10篇 我能行作文600字 中考作文我能行600字5篇 中考作文我能行600字合集 2022十月朋友圈说说 2022十月你好的句子发朋友圈100句精选 十月你好句子发朋友圈100句 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为主题的演讲稿 “清澈爱只为中国”爱国主题演讲稿合集 三年级作文范文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范文(精选26篇)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范本(26篇) 以乡愁为话题的中考作文5篇作文 以乡愁为话题的中考作文5篇 以乡愁为话题中考作文合集 地理老师教学工作的总结范文5篇字数 地理老师教学工作的总结范文5篇 地理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司机岗位的工作个人总结报告5篇是什么 司机岗位的工作个人总结报告5篇 司机岗位工作个人总结报告合集 销售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 销售阶段性工作情况的个人心得模板范文 销售阶段性工作情况个人心得模板范本 记一次愉快的寒假小作文5篇作文 记一次愉快的寒假小作文5篇 记一次愉快寒假小作文合集 我热爱这样的初中生活600字作文记叙文 我是如此地热爱中考语文作文(8篇) 我是如此地热爱中考语文作文(8篇) 地热 大学迎新活动创意策划 大学迎新创意策划(2022)5篇 大学迎新创意策划合集 销售本职工作内容的个人总结范文5篇字数 销售本职工作内容的个人总结范文5篇 销售本职工作内容个人总结范本合集 2022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五篇图片 2022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本五篇 社区放电影活动总结的缺点 社区放电影活动总结 放电影 2022大学军训心得体会 2022大一学生军训心得感悟范文最新7篇(实用) 大一学生军训心得感悟范本最新7篇(实用)